2022年,武汉城郊院在市院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质量建设年”“素能提升年”“品牌创建年”为抓手,落实三级检察长会议精神,依法能动履职,强化法律监督,以求极致的工作作风,努力在监督办案和检察改革中打造“武汉执检样板”,促进新时代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全面发展,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这一年,我院荣获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巡回检察办案组荣获武汉市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城郊院党支部荣获市院“机关作风优秀党支部”,1人次荣获全国检察宣传先进个人,1人次荣获省院专项嘉奖,21人次荣获市级表彰。
(一)充分发挥刑事执行检察职能,确保刑罚正确实施。
全年共审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共1162件,其中减刑1145件、暂予监外执行17件。针对刑罚变更执行提出书面纠正意见486件,采纳率100%,重点针对监狱的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生活卫生、禁闭和械具检察、安全防范等方面,提出纠正违法检察建议41份,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26份,纠正率100%,较好地促进刑罚执行公正、规范,有力维护了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取得了监督实效。
(二)注重发挥派驻检察基础性作用,确保场所安全稳定。
坚持以办案为中心,依法规范开展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维护监管场所秩序。全年开展“必审必谈”5594人次。及时排查整改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场所绝对安全。
(一)抓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
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推动信访矛盾实质化解,2022年,我院共受理来信来访56人次,及时进行线索分流,做到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答复,切实解决群众诉求,促进司法公正,得到来访群众好评。
(二)以司法公开保障司法公正。
以“如我在诉”的境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应听尽听、规范听证等要求落实。邀请2名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巡回检察工作,为6件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案件举行三场公开听证会,全面听取各方对检察监狱监管执法活动、刑罚执行变更、监管改造活动等意见建议,以公开促公正,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检察公信力。
(三)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聚焦市场主体所思所忧所盼,主动上门倾听企业诉求,进行“一对一”帮扶。在持续深化“千局联千企”、“处级干部联系服务规上企业”的基础上,院领导班子分别走访包联企业,将服务送上门,将政策递到手,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动检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一)大胆探索,推行减刑、假释实质化审查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两高两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明确减刑案件办理实质化审查思路,探索以“清单式办案”构建可操作性的减刑证据监督体系,提升监督精准性、实效性、公正性,为同类案件办理尤其是财产刑履行审查提供了借鉴。
(二)纵深推进,进一步释放巡回检察制度优势。
认真落实高检院、省院关于巡回检察工作部署,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认真谋划、周密部署,打出巡回检察常规、交叉“组合拳”。为克服疫情防控、监狱封闭管理给巡回检察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内外联动、科技助力等方式,同步封闭式驻扎在监区,监内监外两组人员相互配合,推动监督由表及里转型升级。围绕监督监狱监管执法、检察履职情况“两条主线”,7月至9月,派员分别前往新疆第三监狱、汉江监狱,参与高检院和省院组织的跨省、省内交叉巡回,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了上级院一致肯定。10月至12月,对在汉8个监狱开展常规巡回检察。
(三)科学谋划,搭建业务流程全动态研判机制。
紧盯目标,健全机制,每月召开业务数据研判分析会议,列数据,找短板,补弱项,提指标,为各业务部门制定工作计划提供数据支撑,强化业务质效“指挥棒”作用。全年共编写业务数据通报及分析研判12份,坚持办案流程监控常态化、实时化,对文书制作不规范、案卡填录不规范、错填、漏填等问题,及时督促办案人员予以纠正,开展案件信息变更审核1156件,有效促进检察工作提水平、上台阶。
(一)坚持以学为先,深化政治引领。
“从政治上看”,将政治学习和理论武装摆在突出位置,深入践行“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等,组织政治轮训、中心组研学、开展“三会一课”、邀请专家授课,以全院大会传达、领导干部上讲台、支部会议领学、党小组交流讨论、党员自学、网络学习等形式,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多悟一分,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交互式干警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全体干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全年组织开展分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院领导讲授专题党课4次,其中《忆党史、思清廉、守初心》党课荣获市院机关党委优秀党课。
(二)坚持以用为要,淬炼实干本领。
一是加强干部培养力度。积极向市院汇报队伍现状并争取关心关怀,有序推进15名干警职级晋升,2名副处级干部试用期转正考察, 3名员额选升,2名公务员试用期考察及转正定级,12人次上下编,6名公务员、8名雇员招录及岗前培训,着力推进8名员额遴选。按照人员分类管理及人岗匹配原则,完成内设机构人员配置,推进90%以上检察室人员轮岗交流。深入推进三类人员绩效考核,坚持对标对表,通过传导考核压力,提振“精神气”,促进正向激励,全年20余人次荣获省市级表彰。
二是强化检察为民担当。深入贯彻落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企业帮扶、政法先锋下村湾、党员干警下社区等活动,不断完善“三个清单”。派员前往蔡甸区张湾街禾稼村,助力脱贫脱困;深入东西湖区碧海社区共驻共建,开展下沉服务10余次,慰问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指导社区党员驿站、老兵志愿服务团、“巾帼红”志愿服务队,捐赠公共活动设备,派员到社区暑期托管班,为小朋友们讲授法治课,以检察真情疏解群众急难愁盼。面对2022年以来爆发的凶猛疫情,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下沉社区突击队,160余人次前往111社区、青和居社区、东兴社区,开展值守、核酸检测、扫码测温等工作,全力应援社区防疫,以实际行动诠释检察机关的政治担当。
(三)坚持严字当头,保持优良作风。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结合中央巡视整改“回头看”,扎实开展“学查改”,对照四个方面18项38个具体问题,提出93条整改措施,进一步巩固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四抓四促”“七查七看”专项整治,学习“十个严禁”,全体干警参与思想破冰大讨论,逐人逐条对照分析,找准“病灶”,提出整改措施,进一步拧紧思想螺丝,严明纪律作风。狠抓“三个规定”的落实,全年填录率为100%,记录案件共计23件,未发现违反“三个规定”的情况。狠抓意识形态风险排查,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开展廉政宣教月,推动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一案五说”、发放《廉洁倡议书》、观看廉洁公益视频等方式,积极营造全院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强基导向,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推进品牌建设,提升检察品质。深化全院“十大品牌”创建的形式、内容和载体,总结提炼执检经验和特色亮点,奋力打造具有丰富内涵的城郊检察品牌。6月底组织武汉市各检察机关来院基层行活动,充分展示我院“抓业务、重质效、树品牌”的工作成效。7月初,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武汉市检察机关基层行集中采访活动,邀请新华网、检察日报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全景式呈现城郊执检人特色风采。10月底,结合“驻+巡”品牌重点,系统总结工作方法,策划品牌宣传片,展示执检品牌特色,通过总结该品牌工作经验,形成《完善“派驻+巡回”机制的建议》一文,被《方圆》杂志刊载,受到上级肯定。
二是发挥品牌效应,营造良好风尚。常态化开展“以政治说办案、讲工作”活动7期,鼓励干警不断拓宽思维广度,将“说讲活动”与党建活动、业务数据分析研判等相结合,采取业务讲堂、案例研讨、学术沙龙、头脑风暴、青年读书会等各种形式,使检察人员在具体个案和工作中领会并践行司法检察理念。激发青年干警活力,展示新人风采,组织参加“扬帆起航、筑梦检察”,2022年新入职干警汇报演出,荣获最佳演唱奖。注重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依托青工委、女检协等,开展羽毛球比赛、趣味运动会、观看红色电影、参加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策划《执检坐标》内刊,充分激发青年干警队伍活力和干事热情。
(五)优化检务保障,确保务实高效
一是做强宣传阵地,下好“先手棋”。始终将检察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紧跟上级要求提前策划,围绕刑事执行检察特色,通过漫画、海报、视频、动漫等多样、新颖、活泼的形式,生动宣传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全年微信发布信息159篇,中央级平台采纳12篇、省级平台采纳20篇、市级平台采纳31篇,微博发布3966篇,头条发布95篇,一点号发布90篇,外网发布242篇,2篇文章被《检察日报》刊登,2022年,获得省级院“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湖北检察好新闻消息类二等奖、新媒体作品媒体融合类优秀奖,地市级新闻宣传工作“新媒体创作轮值”三等奖。进一步站稳网络检察宣传的舆论阵地,讲好刑事执行检察好故事,展现武汉城郊人的检察担当和良好精神风貌。
二是做好后勤保障,服务“不打烊”。着力规范会务流程,全力做好会前准备,有力推进会务保障,组织安排各项重要会务以及全院大会80余次。加强财务管理,积极响应省财政厅号召,全面增强厉行节约意识,严格经费开支,完成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20万元的总目标。加强采购管理,严格采购程序,优化院大楼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为保障干警职工身体健康,及时采购防疫物资,做好每日消杀,确保餐食供应,切实为机关防疫工作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和思路
我院检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上深度不够,创新开拓工作的意识不够强;二是内宣调研方面薄弱,主动思考总结少,存在力度、深度、广度不足的问题;三是在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案件方面,存在书面化、程序化、滞后性的问题。
2023年,我院将在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并践行人民至上的使命和初心,以有力维护安全,有力服务发展,有力保障民生,有力助推法治,有力深化改革,有力坚强队伍,推动新征程上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坚持政治引领,筑牢为人民司法的思想根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三级检察长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的历史方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检察履职全过程各环节,推动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从政治上看”,把党的绝对领导融入到检察监督办案全过程各环节,以“我管”促“都管”,做优做实人民至上,捍卫刑事执行公平公正,维护监管场所秩序稳定,保障刑事被执行人合法权利,确保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以“检察之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聚焦社会治理,持续深化检察服务保障举措
牢记“国之大者”,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办好各项检察为民实事,把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促发展融入日常。结合司法办案,做实诉源治理,把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司法为民重点工作落实落细,以“润物无声”的工作成效,认真严谨办理好每一起案件,让履职办案的“判卷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刑事执行检察环节中,不断强化法律监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社区基层治理,用心纾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新格局。
(三)依法能动履职,切实提升刑执案件办理质效
聚焦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规划和具体部署,切实找准依法能动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驱动新时代刑事执行法律监督提质增效。采取派驻检察与巡回检察相结合、全面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书面审查与调查核实相结合的监督方式,紧盯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罪犯,开展实质化审查。加强和规范驻监检察工作,结合实际落实轮岗制度。科学统筹巡回检察工作,持续优化“驻+巡”融合发展,通过巡回检察的“动态监督”补益派驻检察的“静态监督”,以新视角、新方式促进监管场所规范、文明、严格执法。做好刑罚变更执行监督工作,深入开展“减、假、暂”案件审查,保证监督质效。发挥派驻检察线索多、来源广的优势,做亮职务犯罪检察工作,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依法、能动、全面、创新履职,努力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四)创新科学管理,加快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
积极探索数字检察新模式,增强检察大数据战略思维,通过打通与其他司法机关的数据壁垒,助力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办案“本”的提升和“质”的嬗变。注重科学管理,运用检察业务数据,服务优化检察决策和司法办案,深化检察人员“全员、全面、全时”考核,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用足用好“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业务数据分析研判等有效手段,全面激发干警工作动能,督促在监督办案中履职尽责、止于至善。持续深化品牌创建,坚持“一室一品”,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品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全面增强本领,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创新推动同堂培训,全面提升检察素能,打造专业化办案团队,有效推进干部梯队建设。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管党治检,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把政治建设、纪律建设挺在前面,以自我革命精神,持续狠抓“三个规定”落实,巩固深化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以检察环节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聚奋进之力,谱发展新篇。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检察长会议精神,守正创新、务实精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一体推进全院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全力服务“先行区建设”,努力交出武汉执检工作现代化的优异答卷。